6月12日是2021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,今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“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”。
6月11日,由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、西充县人民政府主办,南充市文化馆、西充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的2021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宣传展示活动暨南充市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周在西充开幕。记者从开幕式上获悉,本次活动为期五天,将开展非遗项目展陈、展示、展销、直播等多项活动。
活动精彩 彰显非遗魅力
11日上午,西充县城北广场上人头攒动,记者看到,原本空旷的广场上搭起了一排排展示棚,营山凉面、充国狮王糕、张飞牛肉、保宁醋等本地美食,嘉陵扎染、顺庆棕编、面塑等传统技艺齐聚,进行集中展陈。展示棚两侧,彩旗飘扬,随处可见“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”“共享文化遗产彰显非遗魅力”“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”等宣传标语。开幕式还未正式开始,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就已吸引了不少市民。
9时许,开幕式正式开始,现场依次进行了颁奖授牌仪式和非遗节目表演。据了解,今年5月,我市公布了第六批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34个项目入选。这些项目涵盖传统音乐、美术、技艺、舞蹈、医药、民俗等类别。开幕式上,分别为万家香腊肉手工制作技艺、杨鸭子香酥鸭制作技艺、西充狮子糕制作技艺等10个第六批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授牌。此外,还对10个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代表进行了授牌,并向10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颁发了证书。
“希望通过授牌,让社会各界了解非遗、关注非遗,共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。”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传承守护 取得可喜成绩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、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。
近年来,我市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守护,实现了由单一的项目保护、传承人保护,到生产性保护、整体性保护、数字化保护的转变,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基本形成,取得可喜的成绩。截至目前,全市现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,位居全省前列。
据了解,本次活动从6月11日持续至6月15日,为期5天。期间,将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,非遗项目展陈、展销,非遗线上直播展销,非遗项目展演,非遗传承人培训等活动,让市民共享非遗保护成果。